|
 |
|
|
|
|
福建省泉州斗尾大型造船厂 |
|
|
招商投资 |
|
|
29亿元/人民币 |
|
|
机械及工业制品 |
|
|
泉港 |
|
|
2004-11-24 |
|
|
|
|
项目合作年限: |
|
|
|
|
|
|
谢作民 |
|
|
0591-83334291 |
|
|
泉州市惠安县东周半岛斗尾港区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89 |
|
详细描述: |
斗尾大型造船厂地处湄洲湾南岸,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松村,距上海502海里、香港386海里、台北170海里、高雄186海里。湄洲湾南岸斗尾港是交通部规划为全国四大中转港口之一,可建设30万吨级泊位码头的深水港,是建设大型船厂的最优厂址。一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布局优化(上海到广州900海里沿线无一大型修造船厂),符合当前工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重点;二是有利于发展对台经济贸易;三是湄洲湾水深浪小,海域宽阔,自然通航能力达30万吨级,周边已初步形成工业区,具有良好的经济依托;四是福建船舶工业已具备参与国际船舶市场竞争能力。 该项目已列入福建省“十五”重点前期工作项目计划,2000年8月被列为全国民用船舶“十五”期间四个新增修造船重点可行性论证项目计划之一。 新厂规划思路 新厂规划从市场经济和经营机制创新的大原则出发,确立创世界之最的意识,按总装厂模式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造船厂。船厂总体规划充分吸收了日本先进造船厂的建设模式、生产工艺流程和现代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精华部分。工厂拟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人员和造船系统集成软件,全面实行现代造船模式的管理方法,生产效率要达到18h/CGT(二期要达到12h/CCT),成为国内最先进、具备国际造船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造船厂。 一、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(一期工程) 代表船型:8000TEU以上大型集装箱货船 10万吨级船舶 17万吨散货船 可兼容VLCC和大型海洋工程 生产纲领:年造上述代表产品船舶12艘,年造船产量120万载重吨,年钢材加工量18.25 万吨,年销售额57亿元人民币。 主要建设内容:工厂占地面积140公顷(含二期发展用地),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,其中生产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,岸线长2000米。 造船坞1座:480m×106m×13.8m; 450吨门式起重机2台,32吨门座式起重机2台,80吨门座式起重机1台; 舾装码头:700m×20m 1座,配30吨吊车2台; 320m×20m 1座,配30吨吊车1台; 生产车间建筑面积:137830平方米; 室外装焊、总组平台及分段堆场:100000平方米; 主要工艺设备:配有各种工艺装备1174台套。其中钢材预处理流水线2条;型钢自动切割生产线1条;T型材装焊流水线1条;综合平面分段流水线2条(具备纵骨先装和框架建造流水线功能,可适合多种船型建造);以及1000t门式油压机、等离子切割机等先进设备。 二、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一期工程总投资为29.25亿元,其中资本金8.75亿元,申请银行贷款20.5亿元。资本金拟由国内资金4.81亿元(占55%)和招商资金3.94亿元(占45%)构成。欢迎外资、港、台资金参股(也可持股至50%),组建中外合资企业。 三、建设工期: 建设期限计划三年 四、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预可研工作进展情况:2000年9月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已完成项目预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。 福建省计委于2000年11月中旬向国家计委上报项目建议书,并抄报国防科工委,2001年9月7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函[2001]125号文向国家发改委出具拟同意项目立项的建议函。 完成一期772亩的土地征用、平整工作。 已组建成立“泉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”,由省船总、市港务集团公司、惠安国投公司按4:3:3比例共同出资。 正在开展岸线征用报批工作。 厂区现场实现水、电、路、通讯“四通”,海、陆、空交通便捷。 惠安县涂寨至斗尾港区的二级公路(全长27公里)已通车。 日产10万吨的城南水厂(远期日供水20万吨)已建成,日供水3-8万吨的惠东供水工程6月份投产。 港区直供电站有:厝斗110KV输变电站、在建的惠东220KV输变电站和南埔火电厂电源点,正在规划建设的松村110KV输变电站。 厂区附近已建成5000门电话模块局和移动通讯基站。 航运:距肖厝万吨杂货码头13公里,10万吨油码头10公里。 机场:距晋江机场40公里。 铁路:距惠安火车站20公里。 本项目已被国防科工委列入全国民用船舶“十五”计划中四个重点 |
|
|
|
|
|